English

中俄经济学家首次联袂研究

2001-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周秀霞 我有话说

相似的任务,迥异的结果———在共同的走向市场化改革的路途中,中国20年的改革创造了“神话”,而俄罗斯10年的改革却变成了“败笔”。互成对比的两例中,骄人的成功和惨痛的失败同样给人印象深刻。

在成功和失败的表象背后,两国内在的经济实践究竟有多少共性、多少特性?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有何优、缺点?两国经济中有没有相互交流和丰富改革经验的领域?诸如此类人们至为关切的问题,在《中俄经济学家论中俄经济改革》(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程恩富教授、圣彼得堡大学B.梁赞诺夫院士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一书中,你可以寻觅到两国经济学家们各种深切的思考。

本书首先从宏观视角,认真审视中俄经济改革的现象和其中的规律,主要分析了中俄两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站在相同的起点上,是如何分道扬镳的。改革前,两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制度背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两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及政治、经济问题。本书指出,“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人的素质,尤其是管理素质决定了纯粹的计划经济难以行得通,而只能和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模式”。但中国选择的是邓小平同志设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却根本舍弃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它复归了资本主义的市场形态,全面实行私有化。

两国经济改革实践也有不少共同之处,“中俄经济改革的主线可以概括为产权与市场”,通过考察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的变迁路径,本书指出,两国“既有相似之处,如所有制结构均为多元化和混合型,价格均放开,本国货币均实行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等等,又有重大区别”。这些重大区别,如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上的现实选择的差异,以及两国改革方式上的渐进与激进、先立后破与先破后立等种种不同,也直接决定了其结果的大相径庭。本书指出,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冒进式改革方式,与俄罗斯的国情相去甚远。其经济战略上的失误,导致国民经济大幅衰退,通胀极为严重,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失业率和犯罪率居高不下,综合国力减弱等,从而使改革陷入一种浪漫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幻想之中。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法”,却产生了与俄罗斯不同的实质性的区别,中国人努力并逐步在实现的是一幅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蓝图。

本书虽出自多位作者之手,但结构浑然一体又错落有致。从宏观到微观乃至微观的各个领域,全书层层剖析,史论结合,以论为主。本书属于比较文集,贯穿全书的是“一分为二”的思路,许多文章都能将中俄分作两部分,对比介绍,让双方交错“表现”,从而使读者对两者有全方位的认识。另外,作品语言,无论是中文,还是俄文译作,都简洁流畅,克服了一般论著的晦涩难懂。

本书作为中俄经济学家首次合作研究两国经济改革这一重大课题的成果,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是开引先河的创举。俄罗斯人民现在很重视中国的改革经验,对于中国的改革者来说,也有必要在研究俄罗斯改革覆辙的情况下,扩大研究的理论视野,制定和不断修正经济改革政策,完善“中国式”的经济改革实践。

本书分中文版和俄文版两种版本,俄文版在2000年6月5日举行的来自世界各国1000多人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俄罗斯总理卡西雅诺夫出席并讲话,圣彼得堡市市长B.雅科夫列夫为俄文版作序并出席了首发式。诚如著名经济和外交专家汪道涵先生在本书中文版序中所言:“这本文集观点新颖,内容深刻,取材广泛,相信会在两国经济学界引起反响和重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